牡丹江以民为本创新棚改征收模式实现多赢
——15万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在棚改实际工作中,政府相关部门经常会遇到征收难、回迁难等问题,个别地方还发生了群体事件,给这个事关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棚改征收是否有可借鉴的经验呢?牡丹江以民为本创新模式实现多赢的做法使很多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
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牡丹江不仅仅是拆除棚户区,迁住新楼房,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面貌,而是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始终践行群众路线,坚持问政于民,让群众参与决策,让群众参与监督,体现人民群众的愿望和意志,从征收拆迁、安置房建设到房源认定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阳光操作,让百姓真正能“搬得出、回得来、住得起”,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十二五”时期,全市改造480多万平方米棚户区,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1.5万套,改造农村泥草(危)房6.5万户,15万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棚改的顺利实施还有力助推了地方的项目发展,为高铁建设、园区规划等预留出了足够的建设用地,为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牡丹江还被评为2015年“全国最美丽城市”和“最具幸福感城市”。
顶层设计、一以贯之,举全市之力推进棚改
今年春节前夕,位于牡丹江市西七条路新安街的3号棚户区一期安置小区内人头攒动、热热闹闹。“真没想到这么快,不到一年就拿到新房钥匙了!”回迁户闫新杰经过签协议、补房款后,拿到了日夜期盼的回迁新房钥匙,幸福之情溢于言表。“这个春节更快乐了!”像闫新杰一样开心的是全市还有10余个项目的1608户回迁安置户春节前搬进新居。
深入实施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广大棚户区居民和住房困难家庭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开展公共服务的重要职责,更是一项事关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
近年来,牡丹江市委、市政府将棚户区改造作为“头号民生工程”,摆上重要日程,并自2003年起启动了中心城区的棚户区改造。几届市领导对棚户区改造均一以贯之,保证了政策延续性。2007年市人大将《加快市区桥北危房棚户区改造》列为“人大一号议案”,棚户区改造工作逐步加速。200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连续5年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利民实事,不断加大工作推进力度。2016年1月21日,市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上,《关于进一步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妥善安置动迁居民回迁的议案》再次被确定为“一号议案”。
据统计,由于历史原因,牡丹江市中心城区5000平方米以上的棚户区共达108片,总占地面积721万平方米,总拆迁面积413万平方米,总户数6.9万户,改造任务异常艰巨。2008年以来,牡丹江市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成立了专门工作推进机构,进一步确定了“棚户区改造能多快就多快、改造面积能多大就多大”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并逐渐归纳总结出了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捆绑式开发、棚户区改造与廉租房建设相结合、立项转让、市局共建等七种保障性住房建设模式。2009年11月,黑龙江省棚户区和农村泥草房改造工作现场会在牡丹江市召开,进一步推广了牡丹江市的工作经验。
棚户区改造工作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特别是作为北方城市,建设黄金期比较短。为加快棚户区改造进程,市发改委、财政局、规划局、国土局、环保局、建设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对棚改项目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力减审批时间、审批程序和审批费用,受到开发企业一致好评。此外,市政府还多次组织召开由各开发企业和政府相关部门参加的棚改项目协调推进服务会,主动听取各棚改项目进展情况,对各开发企业反映的问题逐个进行研究,并当场提出解决办法,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各相关部门从各自职能出发,对棚改项目给予了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使这项工作得以快速推进,形成了“领导重视、部门主抓、各方配合、合力攻坚”的良好工作机制。
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便民、惠民、利民举措。在征收中,执行“拆一还一”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无照房按2:1比例返还面积,对无照房独立安置的由征收部门牵头,相关单位联合予以认定;异地安置对于选择高层楼房的被征收人,就近上靠标准户型后并享受其他组合优惠政策。在认定房源顺序上,采用两轮电脑摇号方式摇取,有关部门和群众代表全程监督,确保住房分配公正公平。同时,在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断开拓工作思路。
公平公正阳光操作,让百姓“搬得出、回得来、住得起”
“十二五”期间牡丹江开工建设公租房12110套、廉租住房2600套,其中承担主要任务的城投集团承担保障性住房项目20个,总拆迁户数18041,总拆迁面积873675平方米,总建设面积459.75万平方米,总投资144.1亿元。其中百万平方米安置房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40.3亿元,目前开工九个项目,计划三年完成。
去年底,棚户区改造项目之一的兴隆幸福家园232户百姓全部回迁,在这个冬天圆了“安居梦”,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由城投集团建设的城市棚改项目包括北悦城、银龙湾、东湖丽景等10个项目的居民陆续回迁。2015年以来,市城投集团已完成春晖园西苑、三角线棚改、怡馨园、兴隆幸福家园、银龙湾以及5000平方米以下棚改项目,回迁安置4399户,全年累计交付使用回迁安置房5387套。随着项目的实施,牡丹江基本完成主城区5000平方米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对拉动经济增长,加快生态宜居与和谐幸福牡丹江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牡丹江棚户区改造通过各项惠民利民政策,公开阳光的工作方式,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去赢得群众的积极响应,让棚户区居民安心快速迁出去,开心准时搬回来,同时保障和提高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真正让群众能“住得起”。
棚户区改造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国家、省相继出台了相关意见,在资金筹措、建设用地供应、税费减免、安置补偿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牡丹江结合上级精神,以人为本,也制定了优惠政策,鼓励棚改项目建设。牡丹江市本级融资突破百亿,并重点扶持投入,有力的助推了棚改项目。近五年承担主要棚改任务的城投集团在由政府单一融资平台向城市运营商转型发展过程中,完善了“借用管还”一体化的机制,借用融资平台、建设平台优势,新增保障性住房贷款额度84.2亿元,确保了保障性住房项目的顺利实施。
在回迁安置房整体规划设计上就高标准、严要求,具体户型则通过三次征求居民意见,量身定做,按需设计房源,减少或避免回迁时供求矛盾。在调查摸底阶段,对回迁安置房户型设计、回迁面积首次征求被征收人建议、意见,按被征收人对户型面积的要求,按需求套数增加20%比例进行规划设计。户型设计完成后予以公示,第二次征求被征收人意见,定期不定期组织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群众对安置房源、规划设计方案等方面的意见,归纳后按照居民的实际经济承受能力和基本居住需求进行设计调整。在签订征收补偿协议时,对预订户型第三次征求被征收人意见,根据被征收人的需求可予以变更调整。并在认定回迁房源时,对在期间发生特殊变故的特殊人员,按实际情况可以再予以调整。通过三个环节征求被征收户回迁房屋户型,充分考虑群众需求,具有较强的目标性和针对性,有效化解被征收人回迁时因楼房结构和面积的矛盾纠纷,也促进了和谐顺利拆迁。
为提高服务群众的质量,保证项目建设质量过硬,进度合理,百姓如期回迁安置,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严把工程质量关。制定了《牡丹江市棚户区改造暨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质量安全保障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建设主管部门、工程质量监督部门要切实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的监管力度,切实落实工程质量各方责任主体责任。工程开工前、施工中、竣工前都做了明确规定。市城投集团还率先设立了“业主开放日”。4月6日,百万平方米保障房项目之一的花河新城项目施工现场,近30名回迁安置百姓代表前来观看房屋建设施工进度,随时检查抽查建设质量和进度。确保让百姓住上放心房、满意房。
实施棚户区改造不光要单纯改善棚户区居民的基本居住条件,更重要的是保障和提高棚户区居民的居住水平和生活质量,真正让群众能“住得起”。棚户区域内居住的家庭大部分是城市低保人员和“4050”下岗失业人员,为妥善解决好特困群体因住房条件改善而导致的生活成本增加问题,政府进一步增加就业机会和加强就业辅导力度,在安置小区设置环境卫生、安全保卫、物业管理等公益性岗位;在与物业公司招标时明确约定,给予特殊的人群“以工代费”政策,通过清洁、保安等工作抵顶物业费或电梯费;与产业项目的投资者签订非专业性用工优先聘用棚户区居民协议,增加居民就业机会。此外,针对棚户区居民老龄化问题,城投集团已经探索建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安置小区内居家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目的,营造更加和谐文明的社区人文环境。
牡丹江市城投集团董事长宋景东说:在工作中我们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秉承“婆婆的嘴、驴的腿、聋子的耳朵、菩萨的心”原则,勤快、细致、耐心,以居民作息时间为转移,工作在居民家中,站在居民角度换位思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亲情取得百姓的理解和支持,从而保障了众多项目的顺利进行。
居为民所想、情为民所系,破解征收“第一难”
3月21日,牡丹江市2016年首期产业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在牡丹江市开发区隆重举行,全市共开复工500万元以上项目178个,新开工107个。其中,开复工亿元以上产业项目69个,新开工38个。新牡丹江大桥投入使用,哈牡客专、荒沟抽水蓄能电站、珍宝岛药业项目、……目前全市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正在全力建设当中。这红火的项目建设场面,得益于前期的征收拆迁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
房屋征收是城市建设尤其是棚户区改造中的“第一难”,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重要民生问题。近年来,牡丹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重视征收工作,使全市上下支持征收工作形成共识与氛围。由市公安局、市城管局等11家单位联动工作的征收机制,定期组织召开各层级征收推进例会,形成“一盘棋”工作合力,及时协调解决难题,提高征收实效。
在征收拆迁过程中,市征收办工作人员真心实意对待群众、晓之以理感化群众,同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争取达到拆迁户人人满意。全市先后两批抽调160名后备干部,采取分片包户、责任到人、深入走访等方式,按照“早6晚9”的工作时间,集中查实情、听诉求、找症结、抓征收,切实做到“三心”服务:即热心,安排熟悉政策的干部接待群众咨询,坚持有问必答;细心,认真细致地开展入户调查,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耐心,把思想工作做上门、做到家,做好宣传解释、疏通劝导。
征收部门在征收拆迁过程中,创新推行班子成员“五联帮”制度,全员包项目、下基层、进现场,一年当中一半工作时间在征收一线,逐个项目抓征收、促落实。各级征收干部在深入一线、深入群众的过程中以心换心、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有力推动了征收工作进程。
总投资55亿元占地面积18.74万平方米的牡丹江万达广场项目开业运营,这个超大型城市商业地产项目,将对牡丹江完善市场机制城市功能、提升商业档次、增加就业岗位起到推动作用。为了解决万达广场项目用地,牡丹江市国土局、西安区政府、市征收办等部门经过历时45天全力攻坚就实现净地确保了项目的按期开工。在拆迁过程中,牡丹江坚持全程公开透明,推行阳光和谐征收,把征收工作置于社会监督之下,真正“见得阳光、公开透明”,切实保障动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各征收现场总结推广“四图一板”(规划方案图、小区鸟瞰图、回迁楼效果图、回迁楼建筑平面图和回迁安置公示板)和“六个上墙”(征收政策、评估结果、验收进展、搬迁奖励、无照房认定和协商记录)等公开模式,确保征收工作全程公开、阳光运行,从源头上杜绝了“暗箱操作”。
针对一些动迁户“无照房”的历史遗留问题,研究制定了《无房照认定和处理暂行办法》,市征收办与市房产局、国土局等部门依照各自权限,并联审查推进无照房认定处理,细化无照房征收标准,3个工作日内对认定结果进行公示,解决了一大批无房照动迁户的难题,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使征收难点工作得以顺利实施,中央和省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进行报道。
高铁建设、产业项目建设、铁路三角线拆迁、黄花棚改、道路拓宽改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征收取得重大进展,为全市城市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牡丹江市征收办主任赵玉国说,我们把征收拆迁工作作为抓项目、促发展的头等大事,把维护动迁群众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做到友情征收不伤害群众,阳光征收不蒙蔽群众,依法征收不压制群众,和谐征收不折腾群众,从而破解了征收难题。
棚改、土地、产业三结合:昔日“老大难”今朝变园区
铁路三角线胡商国际物流园区的建设工人们正紧张的忙碌。拆迁户宫福义高兴的说,“我在‘雨天大酱缸、晴天大灰场’的环境里住了30多年,通过拆迁异地安置,我搬进新家,等园区建好后我还可以来打工,有收入了全家打心眼里高兴呀。”宫福义说出了铁路三角线1815户居民的心声。
棚户区改造、土地经营、产业项目三者有机结合使地处城乡结合处的铁路三角线项目在短时间就完成征收任务,净地约30余万平方米,得到省委书记王宪魁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以“牡丹江棚户区改造出新招”为题予以深度报道。当前,依托铁路三角线地皮,总投资将超过57亿元的牡丹江胡商国际物流园项目正在加紧施工。
铁路三角线是牡丹江有名的“老大难”也是国内比较复杂的棚改项目之一,30万平方米土地,有铁路、国有、集体三类,分属铁路和两个城区三方管辖;域内有17家企、事业单位,有1815户居民;房照有地方和铁路5个部门核发的十几种证照;水、电、路、讯、气等城市配套设施基本空白;开发成本高、价值低,历届政府多次动议改造都无法实施。
2013年牡丹江市委、市政府下决心对铁路三角线棚户区改造,将市城投集团作为项目承接者。省委、省政府对牡丹江铁路三角线棚户区改造高度重视,将三角线棚户区改造项目列入全省保障房建设计划,按照国家和省政策给予资金支持。牡丹江市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将铁路三角线棚户区改造项目列为2013年全市重大民生工程、棚户区改造一号工程和30件利民实事重点推进,不惜代价、不求回报,坚决把铁路三角线棚户区改造项目打造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民生示范工程。铁路部门对三角线改造项目全力支持、积极配合,哈尔滨铁路局将15万平方米土地无偿移交地方使用,有力地促进了棚户区改造工程的实施。
推进铁路三角线棚户区改造,关键要解决钱从哪里来,核心是让百姓住上好房子、有个好环境。围绕这个目标,市政府引进产业项目,2013年4月与美国胡商国际签约物流园区合作协议并正式开工建设。采取异地安置、净地出让,用土地收益解决改造资金。考虑铁路三角线区域不适合安置群众实际,利用政府主导建设的春晖园西苑保障房项目,异地集中安置三角线棚户区居民。以居民异地安置为基础,实施房屋征收、拆迁、整理实现净地,将土地经营收益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利用“土地红利”圆低收入者的住房梦。
创新经营、捆绑开发,实现产业建设与棚户区改造良性互动。为解决铁路三角线棚户区开发价值低、开发商投资意愿不高的问题,将铁路三角线与其西侧66.7万平方米开发价值较大区域捆绑开发,对开发商给予牡丹江市外来投资者全部优惠政策。目前,与美国胡商国际投资57亿元、销售65亿元、税收1.95亿元的国际物流园区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园区税收主要用于解决棚改资金,通过棚户区改造、土地经营、产业项目三者有机结合,昔日棚改“老大难”今朝变成国际物流园区。项目在征地拆迁、安置房建设、群众满意度、促进产业建设等方面开创了全市棚改新纪录。
环境改善、群众满意、财政增收,实现一举多赢
进入秋季的牡丹江天蓝水绿艳阳高照,严重的雾霾天气曾经侵袭了我国大部分地区,然而,四面环山的牡丹江在冬季供暖期几乎没受到雾霾的影响。家住爱民区的张大爷高兴地说:棚户区改造拆掉大量小烟囱,天空变透亮了,你看这空气多好呀。
牡丹江市通过棚户区改造取得了一举多得的可喜成果。改善了居民居住条件,通过实施棚户区改造,使市区数万户家庭彻底告别了棚户区,户均居住面积大幅度提高,户均资产增值8万元以上。扩大了内需,有力地拉动了地方经济增长。改善了市容市貌,有效解决了老城区“脏乱差”问题,城区环境更加整洁优美,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和外部形象。改善了空气质量,通过实施棚户区改造,市区减少燃煤炉,减少了散烧煤,减少煤烟粉尘烟雾排放,减少二氧化硫排放,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曾达到345天,市区空气质量明显好转。完善了配套设施,包括供水、供电、供气、供暖、数字(有线)电视、通讯、道路交通、路灯、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各项城市基础配套设施,使广大居民尽享改革发展成果,生活得更加舒心、更加便利。
在棚改的助推下,牡丹江“十二五”圆满收官,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318.4亿元、增长6.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19.9亿元、增长10.5%;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列全省第一,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列全省第三。保证了重大项目开复工顺利,荒沟抽水蓄能电站、奋斗水库建设取得新进展,哈牡客专全线开工,牡绥扩能改造建成运营。今年上半年,该市开复工产业项目703个、列全省第2位,同比新增323个、列全省第1位。上半年,全市产业项目投资增速全省第一;开复工项目同比增加数全省第一;新开工项目总数全省第一;新增加开复工亿元以上项目总数全省第一,其中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总数全省第一、同比增加数全省第一。在省统计通报的8项指标中,6项指标居全省首位,其他2项指标居全省第二位。
通过实棚户区改造和百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现在牡丹江已经基本完成5000平方米以上棚户区改造。今年将改造棚户区居民6000户,全年完成1.6万户居民回迁安置的任务,到2020年前牡丹江将全部完成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农村泥草(危)房改造任务。
牡丹江棚户区改造带来的启示:
棚户区改造是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节点,必须统筹谋划,切实把棚改工作与经营城市、推动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系统推进,真正做到实施一片棚改、改善一方环境、兴起一个产业、造福一方百姓,实现可持续发展、综合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便民惠民利民,全力打造百姓满意的民生工程。棚户区困难群众多、生活困难多、居民改善生活愿望迫切,为了确保居民在棚改后能够住上新房好房,能住得起、住得稳新房好房,地方政府要出台了一系列便民、惠民、利民举措。
——对关系群众利益的问题,广泛征询群众建议,在安置方案选择、户型统计、房源设计等方面,充分体现群众需求。
——根据群众意见,将棚户区改造回迁期限尽量缩短,让百姓提前住上新居,减少拆迁带来的生活负担。
——在认定房源顺序上,采用两轮电脑摇号方式摇取,有关部门和群众代表全程监督,确保住房分配公正公平。
——在无照房认定上,统筹相关部门在动拆迁现场统一受理、统一办理、统一送达,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和“一站式服务”。
——对已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房屋按不低于1:1的标准予以补偿;对符合条件的无照房按2:1比例返还面积;对由于历史原因造成手续不全的房屋,根据实际情况与拆迁户协商处理。
——对上靠标准户型部分按棚改政策,让居民得到更多的优惠。
——对残疾人分级给予补贴;对80周岁以上高龄老人、视力和下肢残疾人员优先安置在低楼层。
——与产业项目投资者签订非专业性临时用工优先聘用棚户区居民协议,增加居民就业机会,促进安置居民就近就业。
——对回迁户中低保家庭成员、重大疾病人员和重度残疾人员加大补助资金投入和就业辅导,在安置小区设置环卫、安保、物业管理等公益性岗位,并给予特殊的“以工代费”政策,有效解决特困群体因住房条件改善而导致的生活成本增加问题。
——针对棚户区居民老龄化问题,探索建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实现安置小区内居家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目的,营造更加和谐文明的社区人文环境。(转自9月9日《黑龙江日报》,内容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