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12月1日讯 1975年8月15日,国务院发文批准绥芬河为县级市。时光荏苒,斗转星移,40年过去,走过风雨彩虹,历经沧桑巨变,当年的幼苗已然长成参天大树,曾经的边陲小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百年口岸绥芬河,在沿边开放中崛起,在改革创新中发展,已经成功树立起口岸城市、国境商都的品牌。

经济飞速发展成就辉煌
1975年建市之初,绥芬河人口不足2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867万元,财政收入仅有9万元,工业总产值286万元,职工人均年工资553元,城市居民人均存款余额仅有26元。那个时候,还未走上沿边开放之路的绥芬河人,过的是“吃饭看天气、财政靠补贴”的生活。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沿边开放热潮兴起,赋予绥芬河对苏开展贸易及经济合作权限,发展商品经济,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全面实行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绥芬河抓住口岸优势,审时度势、顺势而为,推动了对俄经贸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沿边开放后,绥芬河走上了一条繁荣发展之路,经济快速发展,用一年翻一番已无法准确描述现如今这里的发展变化。40年的不懈努力,绥芬河经济发展实现了一次次的腾飞。
2014年,绥芬河地方生产总值实现125.6亿元,财政收入9.5亿元,旅游进出境人数完成83.3万人次,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实现8.8亿元,口岸过货量完成788.2万吨,进出口贸易额完成76亿美元。按新口径计算,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203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444元。仅财政收入这一项,就超过原来的近万倍。这一串串数字,与建市初期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5年建市时,绥芬河外贸进出口总额为零,1987年实现415万美元,2007年为46亿美元,2014年达到了76亿美元。对外贸易额连续9年占黑龙江省对外贸易总额的1/3,其中对俄贸易占黑龙江省的2/3、全国的1/10。贸易伙伴从单一对俄,扩展到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贸易品种由过去的中低档次的大众消费品,向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转变。
开放抢抓机遇乘势而上
绥芬河是一座新兴的口岸城市。1975年,作为滨绥铁路东端起点、国家进出口商品重要中转站的绥芬河,被批准从东宁县划出单独设市,1983年改由省计划单列。那时的绥芬河,是靠吃国家财政补贴维持运转。1984年,中苏友协副会长、绥芬河铁路车站站长徐君术,带着500公斤西瓜,访问了毗邻的俄罗斯波格拉尼奇内区。这就是闻名于世的“西瓜外交”。由此开始,口岸城市绥芬河,奏响了对苏对俄经贸的序曲。
时至2015年,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项目,已经为绥芬河新一轮的大开放奠定了基础。公路口岸新国门即将投入使用,旅检大厅完成主体工程;铁路口岸新站房实现主体封闭,集装箱换装场正在建设中。口岸扩能改造完成后,绥芬河口岸承载能力将大大提升,通关瓶颈将被全面突破;助力绥芬河腾飞的机场项目也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制约绥芬河发展的吃水难问题,随着五花山水库和第三净水厂的投入使用,彻底得到解决;上个世纪90年代开通的国际陆海联运大通道,终于开始常态化运行,打通了黑龙江省的“出海口”;俄罗斯公民凭护照免签入境、卢布现钞使用试点启动等诸多优惠政策的实施,使绥芬河在开放发展中,实现了提档升级。
特殊区域建设,打造绥芬河发展新支点。绥芬河综合保税区、绥芬河边境经济合作区、中俄边民互市贸易区,开放口岸的这些特殊区域,显示出了优惠政策在绥芬河的集聚效应,为我省对接俄罗斯远东大开发和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先行区功能,推动哈牡绥东区域经济一体化协同发展、助力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了新的服务平台。
快速发展的电子商务,助力绥芬河建设进口俄罗斯商品集散中心。绥芬河开通了中俄跨境电商通关服务平台,电商出口货物实现了一分钟报关、“阳光通关”,彻底打破了中俄两国跨国电商企业传统的“灰关”贸易束缚。2014年,绥芬河全市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包裹完成651.2万件,货值达5.6亿元;在全国“电子商务发展百佳县”排名第18位,成为我省唯一上榜县市。
面貌化蛹成蝶喜看新城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绥芬河,只是一座偏远、落后的边陲小镇,“一条路、一盏灯、一个百货、一个剃头棚、一个喇叭全城听”就是那时绥芬河的真实写照。
如今漫步绥芬河,金发碧眼的俄罗斯游客随处可见,俄语牌匾比比皆是,中俄文化交融,让绥芬河弥漫着浓郁的异域风情。商厦林立、车水马龙的都市气息,充溢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沉淀着百年历史的古老建筑与极具现代感的高楼大厦,有着别样的和谐。贯通东西的新华街立交桥、新华隧道,由东向西拉开了城市框架。乔迁新居的百姓人家,充满了欢声笑语。与人头楼毗邻而建的旗镇广场,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的北海公园,承载着一场场城市的盛宴。风景秀丽的白桦林湿地,是这幅徐徐展开的美丽画卷中,那抹翠绿和清新。绥芬河,已经成长为一座时尚又浪漫的城市。
生活在绥芬河的人们,来自五湖四海。开放兼容的绥芬河,造就了阳光、乐观、积极的绥芬河人。从最初的保守闭塞,到如今的开放创新,绥芬河拥有着与口岸发展相匹配的激情和风貌。投身中俄经贸文化交流中,绥芬河人展现出热情、诚信的本色。几年来,绥芬河先后举办了“中国国际口岸贸易博览会、东北亚美食文化节”、“中俄旅游节”、“中俄万人大巡游”、“中俄露营大会”、“中俄体育交流大会”等活动,文明好客的绥芬河人用积极的参与精神,丰富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
绥芬河,已经连续被评选为全国文明城市,还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中国商贸名城、中国木业之都、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市、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中小城市、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特色发展之路18个典型地区之一等多张城市名片。这是一座令绥芬河人自豪,让外来人流连忘返的魅力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