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牡丹江站  >  本地要闻
牡丹江发展开放型经济 建设开放型城市
来源:黑龙江日报 作者:
 

  B 攻坚克难产业项目起势凸显

  牡丹江市立足自身实际,将“第一要务抓发展、第一举措抓项目”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思路,围绕省“五大规划”战略和“龙江丝路带”建设,着力多上大项目好项目,推动产业项目建设加速发展。

  1至9月,牡丹江市开复工投资5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已入库入统)902个,同比增加301个。在产业项目建设的牵动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38.8亿元,总量位居全省第二,增幅位居全省第三。

  重点推动了中国纸业生物质能源基地、中鼎牧业、百威100万吨啤酒和绿地高新科技城等4个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开工建设。

  牡丹江市经开区、海林开发区获批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中韩食品产业园、“八一农垦园”等园中园项目加快建设。

  中国烟草决定整合海林、穆棱烟厂,新建牡丹江烟厂,产能由32万大箱扩大到50万大箱,现已完成征地。

  首控石油停产22个月之后恢复生产,红星乳业田野有机牧场开工建设,有效破解原料难题。

  友博药业、天合石油、林海华安等24个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位居全省第2位,打破了近10年没有企业上市的局面。

  桦林佳通、金缘钩缓、佰佳信获批大用户直供电试点,年初全市65户停产企业中已有46户恢复生产。

  培育科技型初创企业130户、新增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26户。

  C 发挥优势旅游产业转型增效

  按照我省冰雪旅游出入口城市的战略定位,牡丹江市从产品准备、线路设计、新产品谋划、整合营销等多方面着手,积极打造成与哈尔滨市相呼应的东北终极冰雪旅游目的地,2015年前10个月全市年接待游客1700万人次,接待游客量、旅游业总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6%、23%。

  推出了“游”雪城雪堡、“享”中国雪乡、“看”镜泊冬捕、“赏”冰瀑跳水、“浴”小镇温泉、“观”林口雾凇、“玩”高山滑雪、“感”冬日虎威、踏“林海雪原”等十大冰雪旅游产品。

  设计了“雪城牡丹江”系列冰雪线路在各种载体发布,包括:镜泊湖冰雪体验一日游;北国冰雪世界体验三日游;百里雾凇、牡丹峰雪场、雪堡、横道滑雪场欢乐四日游等线路。

  打造“新雪乡”,在横道河子附近进行新雪乡选址,依托横道河子百年老镇打造集生态、人文、冰雪运动为一体的冰雪旅游度假综合体,构建哈亚牡冰雪旅游线路的支撑性产品。

  推动海林与江苏天池集团合作,投资20亿元,在威虎山国家森林公园打造林海雪原国际旅游度假区。

  建设新雪堡,引进哈尔滨文旅集团5000万元投资,实现该项目由政府投资向市场化转变,实现雪城品牌形象的提升。

  谋划了6个“十三五”重点旅游公路项目,公路贯通后,将形成牡丹江至周边景区多条旅游环线,提高旅游线路的便利性和可进入性。

  推动镜泊湖景区与九州证券公司合作,通过新三板或A股IPO(首次公开募股)方式上市,筹资30亿元,打造镜泊湖旅游综合体。

  D 做强做精高效农业领跑全省

  牡丹江市坚持把特色产业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骨干支撑,全面构建了板块化、设施化、精品化组合发展格局,农业结构始终保持全省前列。

  食用菌产业全域扩张,形成了东宁黑木耳、海林猴头菇、林口滑子蘑三大优势产区,其中,黑木耳、猴头菇、滑子蘑产量分别占全国四分之一、三分之一、八分之一。

  蔬菜产业设施化发展,建成了8个千栋以上设施蔬菜基地,开工建设百亩以上设施蔬菜基地25个。

  畜牧业规模化转型,重点打造了城区、宁安生猪和穆棱、林口肉牛两大优势板块,启动推进了东河肉牛基地等一大批规模养殖项目,畜牧业规模养殖比重达到75%。

  白瓜籽形成了林口、穆棱两大产业集中区,总面积达52.6万亩,产业规模居全省地级市首位。

  林下经济蓬勃发展,重点培育了坚果、浆果和北药三大骨干品种,东宁大榛子、林口红树莓、海林北药面积均超过万亩。

  牡丹江市还加快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村内街路硬化、新型民居建设、农村安全饮水、清洁能源普及、主导产业培育壮大、公共服务提升、乡土文化培育提升八大工程,突出打造湖光山色、林海人家、雪韵风情、花果长廊、鱼米之乡、民俗风情、红色经典等特色品牌。

首页  上一页  [1]  [2] 
编辑:杨潇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