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东北网  >  牡丹江站  >  魅力绥芬河  >  新闻
绥芬河站房综合楼工程建设已全部完工
来源:牡丹江市政府门户网 作者:
 
 

  新建的绥芬河站房综合楼及站台、天桥等场景。

  日前,牡绥铁路全线最大的房建工程——绥芬河站房综合楼工程建设已全部完工,室内附属施工也进入收尾阶段,但已一年没有回家的众多现场施工人员却纷纷表示:“建站房得保质保量,晚几天回家也没关系!”

  “绥芬河站房综合楼”施工现场见闻

  高达56米的欧式钟楼、容纳1800人的候车大厅、6度抗震烈度标准设防,百年基本风压与雪压荷载设计……日前,由中铁二十三局牡绥项目部负责承建的,绥芬河站房综合楼建设工程已全部完成,室内装潢等附属设施施工也已进入收尾阶段,为牡绥铁路扩能改造整体工程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人老人合力站房拔地而起

  11月18日,记者走进牡绥铁路全线最大的房建工程——绥芬河站房综合楼的施工现场看到,各种机械的轰鸣声四起,工人正手握工具有序地忙碌着,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让这座欧式风格的建筑显得更加生机勃勃。

  “为了确保工程在工期内顺利完工,我们新人老人一起上阵,让有经验的帮扶着刚刚参加工作的新人,这才实现了顺利完工。”据中铁二十三局牡绥项目部副总工程师邢琦介绍,2014年3月,绥芬河站站房综合楼工程开工申请得到正式批准。由于工期短、任务重、施工难度大,对每一位施工人员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家住我省五常市的孙立辉是一名大学应届毕业生,2015年6月,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的他刚刚毕业就成为了中铁二十三局二公司的一名员工,投身牡绥铁路扩能改造绥芬河新站房建设工程。“第一次工作便能参与这么大的一项工程,对我来说是幸运,也是一种挑战。”孙立辉说,刚一投入工作,公司就分配了10名施工人员给他统一调度,负责工程进度和现场管理,刚刚毕业的孙立辉在学校学到的都是些理论知识,至于如何分管施工人员、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进度是他从来都不曾接触过的。“多亏了前辈们传授的经验和施工人员的宽容,让我能快速地成长,确保了工作能顺利的推进!”采访时,孙立辉一边手指向高耸的钟楼,一边告诉记者,每当看到拔地而起的新站房时,心里就特别有成就感。

  收尾仔仔细细回家不急一时

  这项工程不仅让孙立辉这样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得到了锻炼的机会,也让南方来的工人们感触颇多。

  来自江苏省盐城市的朱于中在现场负责墙面、地面的装饰工作,属于后期工程。他告诉记者:“虽然天冷让我们这些南方人有些不适应,但和我同乡的几个工友都喜欢来东北干活。东北人热情的待人方式,让我们这些出门在外工作的人都感觉很亲切,仿佛一下子就能融入其中,成为了一份子。大家一起干活、工作,其乐融融,也就没那么想家了。”

  他还介绍说,新站房不光接待中国人,还得接待外宾,这可是国家的门面,马虎粗心不得,必须保质保量,不能因为要收尾了就对付了事,草草收场,一定得仔细认真地干,“就算因此晚回家几天也没关系!”

  在施工现场,和朱于中抱着同样想法的工人不在少数,大家都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汇聚于此无非就是一个目的——建绥芬河新站房!虽然目前整体工程已经接近尾声,且大多数工人都已经近一年没有回家了,但大家都坚守岗位,仔细认真的工作着,坚决站好最后一班岗。

  用心攻艰克难质量叫响全国

  “当时,现场直螺纹连接质量低于行业标准95%以上的要求,致使钢筋连接验收不达标,经常出现返工现象。为此,我们成立了质量攻关小组。”邢琦告诉记者,他们经过反复研究,最终对提高滚轧直螺纹钢筋连接一次合格率展开了专项攻关,并取得了实效,摸索出采用滚轧直螺纹进行钢筋连接的办法,致使钢筋连接合格率达到98.4%,高出行业标准3.4个百分点,并通过业主和监理公司的检查验收,受到一致好评,该成果获得2015年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二等奖。

  此外,记者还在采访中了解到,绥芬河站房综合楼工程,成功通过黑龙江建设工程质量龙江杯评审委员会及黑龙江省建筑业协会专家的最终评审,荣获2014年度黑龙江省建设工程质量结构优质奖。该工程能获此殊荣,无疑是对建设者们的辛苦工作的最大肯定。

  “现在工程进入了尾声,12月施工人员即将撤离现场,但看着自己18个月的丰硕成果,每个人都无比自豪。”邢琦说,这座现代欧式风格的新站房,将是全国铁路口岸里最大的站房,建成运营后,将对完善铁路口岸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通关能力,促进口岸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随着中俄经济关系的日益密切,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行,绥芬河铁路口岸的流量势必会越来越大。”

编辑:杨潇
推荐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