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潜力无限放大
一是建设质量、效益、税收“三型园区”。4年来园区项目由81户增长至172户。华安、汇丰两家企业已登陆“新三板”,实现了上市企业“零突破”,园区收入增加了3亿元,实现4.3亿元。二是实施“一区多园、跨区飞园”。与3个森工局共建了5个分园,同等享受国家级开发区政策。中小企业园新建厂房4万平方米,食用菌产业园入驻企业10户,柴河工业园11户,森林食品园7户。2014年,被商务部列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三是打造“产业新城、城市新区”。吸纳5个城中村、1000多户农民进城入园,建设了俪涞酒店、市医院、二中、牡丹江大学、物流基地等23个配套项目,新建了嘉禾影院、中央大街、九鼎地产等4个商贸综合体。


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一是“暖屋子工程”多。3年“平改坡”70栋,做保暖110万平方米,改造换热站23个,配建廉租房250户、泥草房1500户。二是棚户区改造多。2012年以来,每年房地产开工面积40-60万平方米,去年开工60万平方米,竣工20万平方米,销售2523套。三是公园广场多。建成13个公园广场,城区步行5分钟就有一个公园广场,方便了群众健身和休闲娱乐。四是工资涨得多。4年人均涨工资1550元,发放取暖费545万元,公务员与事业单位、在职与离退休、双职工一个不少。五是困难救助多。连续4年开展元旦、春节、端午、中秋“四节”帮扶,每个市级领导包3户,部门主要领导包2户,科级干部包1户,2名一般干部包1户,帮扶困难群众1500户。建设了79个农村浴池,为偏远村屯送路灯220盏。购置巡回医疗车,免费为偏远村屯、社区群众、机关干部和65岁以上老人体检。
如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海林人正在抓住一个又一个发展的机遇,使这朵县域经济之花开得更加姹紫嫣红、绚丽多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