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奥迪、克莱斯勒后,又一家车企因违反我国《反垄断法》受到处罚。据了解,奔驰公司违反了《反垄断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排除、限制了相关市场竞争,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要求,江苏省物价局对奔驰汽车垄断案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对奔驰公司罚款3.5亿元,对部分经销商罚款786.9万元。
这是继今年2月上旬发改委对高通处以人民币60.88亿元(约合9.75亿美元)罚款后,又一高额处罚垄断案。彰显中国反垄断,特别是针对高档商品、垄断技术、全球大型企业的垄断行为查处力度越来越大,反垄断工作正在步入常态化;同时也说明无论是外企国际巨头,还是中国大型企业,只要涉嫌垄断都将一视同仁被调查,认定后都将依法被处罚,同享“国民待遇”。
对奔驰公司罚款3.5亿元,对部分经销商罚款786.9万元的罚单开出后,奔驰公司表示,完全尊重、诚恳接受处罚,并将立即遵照执行。与此同时,奔驰表示,已通过全面自查杜绝此类情况再次发生。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奔驰公司对自己垄断事实心知肚明;二是彰显发改委对查处奔驰公司垄断的事实是确凿的,准确的。
从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第一时间报道这次案件看,国际社会对中国反垄断,特别是拿国际巨头“开刀”仍旧异常“关心”。这种“关心”既有担心外企包括外国巨头会不会认为中国反垄断靶子过多对准了外企,也有担心是否会引起外企借此离开中国。
其实反垄断是国际通行做法,既非针对特定企业,也非选择性执法。只要反垄断事实准确,被罚企业“供认不讳”,就不会成为企业“离开”的理由;况且,中国13亿人口,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谁离开谁是“傻子”。早就国际化的巨头们是绝不会拱手退出这个市场,让出这块大蛋糕的。
国际巨头们也应该适应中国反垄断常态化的趋势。从去年对汽车、IT等行业反垄断的频频出手,中国反垄断将会越来越深入,面积将会越来越广。中外企业都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唯一的做法是,不要沾垄断的边,不要利用合谋、暗示、威逼等手段制定垄断价格协议和同盟,从而损害消费者利益。
也提醒发改委、物价局等执法部门,在继续查处外企包括巨头们涉嫌垄断的同时,对中国本土的国企、民企等涉嫌垄断行为也要加大查处力度。更重要的是用实际行动堵住质疑反垄断对外企过严、处罚过高,对本土企业过松、处罚偏低的嘴巴。
中国反垄断常态化后,我们也许对今后中国政府开出的任何垄断罚单都不会再感到惊奇,不管那数字后面有多少个零。(余丰慧)